照片故事|草坪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编辑:dafa888黄金版官网 -

照片故事|草坪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12日,乌云吉日嘎拉在苏尼特右旗埃伦努尔州苏木吉胡朗图嘎查赛因巴特尔边境站“送欢乐、送文明”土著服务活动中表演莫里努曲尔。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辽阔草丛中,在妖怪的清晨里,传来马头琴轻柔的叫声。乌云·吉日嘎拉熟练地整理好琴弦,为新一天的演奏做好准备。作为苏尼特右旗《乌兰木骑》中的马头琴手、呼买演员,他已经与团队合作了13年,足迹遍布旗内的7苏木、58嘎查。 “只要有工作人员,就有我们的舞台。”乌云吉日嘎拉说道。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和团队成员将乐器和音箱装上移动舞台车,开往赛音巴。记者来到数百公里外的焦尔边境站,为这里的边防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文艺演出。 68年前的冬天,中国第一个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 “乌兰牧其”蒙古语意为“红芽”。当时,演员们骑着马,拉着商队,把演出送到边境牧区的蒙古包里。如今,一代代演员从前辈手中接过旗帜,传承着“红灯轻骑兵”的使命。在这个群体中,生长着一群“芽”。艾斯尼勒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其最年轻的舞者。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草原,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员。 “我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大城市,但我选择了草原。我是一名工作人员的儿子,我想向我的牧民朋友展示我的舞蹈。”埃斯尼勒说。现在,他不仅到队里去农村演出,还经常去小学教孩子们跳舞,讲W的故事。乌兰牧其。从大篷车到流动舞台车,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人始终坚守在草丛深处,在牧羊人心中播下文学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新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编辑:饶春雨)